1、当前我国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存在的不足
城市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是城市开敞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景观生态、市民游憩、环境美化、城市防灾、经济效益等多种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大城市都十分重视城市公园建设。不管是城市公园数量、人均公园面积以及公园类型等等都有长足的发展。但在公园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公园过于封闭,开放性不足
我国大部分城市公园都是四周围墙,留有几个公园大门作为游人的出入口,部分公园甚至还收门票,公园空间过于封闭,开放性严重不足,从而限制了许多市民享受公园自然美景的权利,不符合现代都市“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封闭的公园与外界的城市功能缺乏联系和“对话”关系,公园边界十分消极,缺乏与外部城市空间的联系,影响人们自由地穿行公园,使得公园自身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成为绿色孤岛。有些公园周边被居住小区包围,公园变成居住小区的后花园,导致公园的公共性不足,未能发挥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1.2公园活力不够、缺乏特色
许多公园功能单一,景观缺乏特色,基本上还是脱不开古典园林模式,如小桥流水、造山叠石、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设计缺乏新意,现代气息不够,。公园设施陈旧、缺乏缺乏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和文化活动设施,主要以中老年人的平时休憩和锻炼为主,难以满足当前丰富城市生活的需求,普遍缺乏活力,大多数年轻人平时并不太喜欢到公园游玩。
1.3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忽视人的行为活动需求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形式性、展示性,把公园从城市中分割开来。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强调视觉上的审美效果,忽视了公众的行为活动需求。城市公园绿地真正意义上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憩、活动、交流的场所。应该重视对老年人、残疾人的活动需求,增加文化活动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公园设计理念
上述公园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除了与对公园认识的误区、公园的管理体制之外,还和我国传统的公园规划设计理论的不足有关。传统上的公园设计,更多的是考虑公园内部的功能分区、游线组织、景点设计等,往往对公园外部城市空间环境的研究较少,忽视公园空间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针对这些问题,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更深入地历届公园现象的本质和问题的成因,为营造特色更鲜明、功能更合理的公园景观环境奠定基础。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与传统的公园设计相比,基于城市设计的视角的公园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城市设计强调从城市到公园,由外而内对公园空间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能更好处理公园在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比如轴线关系、交通联系、视线关系、地标景观等等。
第二,城市设计更加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突出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所必须具备的公共性、可进入性,场所内涵等。
第三,城市设计常见分析方法,如图底关系分析、关联耦合分析、心智地图分析、视觉秩序分析等等,为公园空间分析提供新的理论方法,这无疑丰富公园规划设计的理论方法。
3、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公园设计实践
3.1项目概况
佛山两园——文华公园和亚洲艺术公园(简称亚艺公园),位于佛山规划城市中轴线的核心区位,佛山季华路以南。规划范围包括文华公园、亚艺公园、岭南明珠体育馆及其周边用地,规划用地面积约125公顷。(图1)
图1 佛山两园改造规划范围
该文华公园、亚艺公园大约在2006年建成对外开放。但建成使用后存在许多问题,前者长期以来配套不足、管理不到位,造成“中看不中用”,人气冷清;后者人气虽旺,但园内湖水长期发黑发臭,饱受市民诟病。(图2、图3)因此,文华、亚艺公园(简称两园)亟需改造和提升,计划通过采取有效整合、连接共享、功能改造及景观提升等措施,挖掘公园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一个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越、交通可达性好、功能多样、设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综合性公园,从而推动佛山中心城区的复兴。
图2 文华公园现状鸟瞰图
图3 亚艺公园现状鸟瞰图
在2012年的佛山两园改造设计方案竞赛中,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所提交的方案最终胜出。该方案尝试从城市设计角度研究两园改造,如从更大的城市区域范围进行研究,对公园周边城市环境的分析较为深入,强调两园对佛山城市中轴线规划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公园改造引领佛山中心城区的复兴,打造一个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越的现代城市综合公园。应该说该方案对城市未来空间发展更有利,也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图4、图5)
图4 两园改造规划总平面图
图5 两园改造规划模型照片
3.2设计策略
从佛山两园所处的整个地区城市空间发展对两园的改造策略和功能定位进行研究,提出以两园改造为契机,推动该地区更新改造。通过结合规划地铁站点,串联两园一厂(彩管厂改造地块),建立整体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环状的游览路线。最大限度保留公园本底,通过园林景观手法,植入城市肌理,完善公园的城市功能系统,从根本上强化园区公共性。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3.2.1功能重新定位、强化文化特色
针对目前两园人气不旺、公园特色不鲜明的问题,本改造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文华和亚艺公园的功能定位、景观特色、项目策划等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跳开两园看两园,从整个佛山中心城区空间发展层面对两园进行重新定位,重塑禅城“城市客厅”。其中文华公园强调作为感知佛山中轴线的重要节点,突出城市形象展示,体现城市活力,强调景观的现代性、开敞性、多样性,以动态活动空间为主。而亚艺公园则突出景观的文化性、生态性,以静态休憩空间为主。针对目前该园凸显主题的文化设施尚未建设,建议该园主题立足本土文化,成为展示岭南特色的佛山艺术公园。
3.2.2城市空间整合、功能布局优化
目前文华公园和亚艺公园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缺乏空间的联系。本改造方案通过把文华、亚艺公园以及明珠体育馆与规划的地铁站外部进行整体考虑,通过空间的整合、布局的优化,使其形成有机整体,从而发挥更大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特别是针对两园顶角相邻,联系不畅的问题,强调两园的连接点的改造,提出两园城市广场的概念,通过文华路车行交通局部上跨,使两园之间的广场和水系实现功能上联通,两园成为有机整体;结合地铁站点和上盖商业物业,形成城市新地标。(图6)
图6 两园广场效果图
3.2.3优化交通系统,提高公园可达性
本改造设计拟通过完善公园内外的动静态交通系统,增加两园之间的步行通道,改善两个公园之间的人行交通联系,增强公园的可达性。另外结合两园周边规划的地铁线站点,做好地铁站点与公园的交通联系,方便市民到达公园。同时利用地铁站点形成商业节点,带旺公园人气。
3.2.4联通内外水系、改善公园水体环境
水是两园的重要景观特色,但目前亚艺公园水体污染较严重,直接影响公园的环境品质与特色的发挥。本改造设计拟通过把公园内部水体与外部城市水系的联通,达到连通公园,活化水体,提升景观等作用。同时拟通过人工湿地设计、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改善公园水环境。
3.2.5完善配套设施、营造人性化环境
针对目前两园占地面积虽大,但因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人气并不旺。针对这个问题,改造方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完善公园的活动广场、停车场地、休息、灯光、音响等各项配套设施,营造人性化公园环境。
3.3公园空间布局优化
根据对两园现状空间布局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1)问题一:原文华公园轴线指向南面高层楼盘,影响公园的通透性,楼盘立面在轴线上形成不良因素;文华园区轴线缺少与亚艺公园联系。
优化措施:梳理轴线,将轴线节点前置,形成起始(佛山电视塔)——停顿(露天剧场)——转折(亚艺公园方向城市空间)的新轴线,为景观视线轴增添新的亮点,也丰富了两园景观。(图7、图8)
图7 文化公园轴线的处理
图8 露天剧场效果图
(2)问题二:面向文华公园的佛山第一人民医院的两个立面破坏了公园的景观。
优化措施:通过在该医院北侧规划设置了立体式停车库、青少年宫,既减少医院对公园的影响,同时也解决医院以及公园的停车问题。该停车库面向公园,采用半覆土设计,削弱停车场对公园的影响,公交车站位于停车场一层,停车场整体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外形前卫现代简洁。(图9)
图9 医院不良界面的处理
青少年宫整体设计为一覆土建筑,造型为一圆形,面向水面以及电视塔 一面悬挑,360度景观视线,整个青少年宫就像一个悬浮于草坡上的魔环, 大气时尚。整个设计简约大方时尚,青少年宫内功能齐全,极大的完善了公园的市民服务设施。(图9)
图 10 青少年宫效果图
(3)问题三:现状文华公园与亚艺公园顶角相邻,交通联系十分不便,直接影响另个公园游览线路的组织和空间的联系。
解决方案:针对这个问题,方案提出在文华中路(亚艺公园入口北面)这一段抬起,使两园之间的广场和水系实现功能上联通,真正成为有机整体。同时结合规划地铁站点和上盖商业物业以及空轨站点,形成城市新地标。
(4)问题四:亚艺公园的北面和东面都已开发成各大楼盘,这些楼盘讲亚艺公园的北面和东面 的景观私有化,严重影响了公园的对外开放性和可达性。
解决方案:将亚艺公园空间网格化,利用简洁高效的方式,对私有化界面进行改善,使城市空间具有直观的到达性。
3.4公园活力的提升
为了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设施,聚集人气,文华公园新规划地下商业空间及覆土休闲商业空间各一处。在电视塔东侧紧靠文华路规划地下商业空间,并通过地下通道与东侧的彩管场改造地块的商业中心连成一起,形成完善的地下商业空间。同时在中心湖区东南侧沿湖规划设置休闲商业区,如特色餐厅、咖啡茶座、KTV、舞厅等,该建筑采用覆土建筑形式,体现生态设计理念,减少公园建筑体量。休闲商业区覆土建筑顶部的草坪正好作为游人休憩的场地。(图11、图12)
亚艺公园新增了带有浓郁岭南风情的美食街和岭南文化展示(版画展示、龙舟展示、剪纸艺术展示、陶瓷展 示、武术展示、狮头及粤剧展示),将亚艺公园打造成 展示岭南风情与佛山传统文化艺术的大型平台。
图 11 文华公园地下商 业街入口
图 12 文华公园沿湖休闲商业街
4、结语
在佛山两园改造设计中,设计者尝试在公园改造设计中贯彻了城市设计理念,对佛山城市中轴线建设以及佛山强心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城市设计视野的公园改造设计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公园场地特性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加强城市公园与外部城市空间的联系,更加突出公园空间的开敞性、公共性、可达性,从而探求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丰富了城市公园设计理论与方法。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笔者参与的《佛山两园改造设计(2012.7)》项目的文本,该项目负责人为华南理工大学王世福教授,主要设计人员包括翁奕城、唐孚、唐伟、侯思思等,在此一并感谢。)
参考文献
1、汪洋,唐瑶,高素萍. 试仿城市设计方法探析公园规划设计[J]. 山西建筑, 2013.12: 213-214
2、朱胜置,孙旭,荷兰NITA(尼塔)设计集团.2010上海世博绿色营造_基于城市设计视野的公园景观设计[J].中国公园,2010(3):8-11
3、谢颗,王婧.城市设计与景观建筑的关系思考[J].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2007.12:8-9
4、王建国.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