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品国际

潮汕民居五行山墙初探

2021-10-01

1. 潮汕地区风水文化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 主要包括汕头、揭阳和潮州三市,总面积10918平方公里,总常住人口1300多万。另外也有大潮汕的说法,则除了以上三市外,还包括汕尾市。该地区面朝南海, 地形大势西北高东南低, 东北和西北多高山, 东南面海,内陆相对封闭, 而海岸线曲折绵长。(图1-1)

图片

图1-1潮汕地区地图(资料来源:网络)

潮汕地区人多地少,在这地区长期生活和居住的人基本临海食海,有的以农业为主,有的以渔业为主,这样的生产方式让当地居民对原始自然环境有比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地域性的海洋气候特别是台风也有一定的灾害性,这种海洋文化让当地居民更向往自然、敬畏自然[1],风水作为一种顺从自然、尊重自然的文化,为当地风水学说盛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传统的潮汕民居建筑除了受地理环境、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外,也是当地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果,这其中包含了一般的封建体制和宗族观念,但最具地域性的还是当地的风水学说,潮汕民居海洋文化与风水相结合而形成的独具地域特色的风水学说,体现的也是潮汕当地居民的一种朴素的自然观。(图1-2)

图片

图1-2 汕头澄海前美村(资料来源:网络)

2. 潮汕民居五行山墙概述

2.1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概念,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占卜等方面。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谓“两仪”就是阴阳,所以《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指事物的矛盾,如昼夜、寒暑、长短、雌雄、男女、动静、刚柔等等。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代表润下)、(代表炎上)、(代表收敛)、(代表伸展)、(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对于五行转化的规律,可分为相生和相克两种:1.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2.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图2-1)

图片

图2-1五行相生相克示意图(资料来源:网络)

   古人在自然界寻龙点穴、查勘风水时,结合五行学对山体形状进行概括,如山形之光圆者为金星,直耸者为木星,曲动者为水星,尖鋭者为火星,方正者为土星。(图2-2)

 

图片

图2-2五行山脉示意图(资料来源:网络)

 

2.2五行山墙

山墙一般指的是民居建筑的封火山墙,在我国民居中具有这种封火山墙的省份基本集中在南方地区,各地区对民居山墙的称法也不相同。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福州地区的“马鞍墙”、闽南及台湾的“马背”、湘西地区的“猫拱背”、岭南建筑的镬耳墙、等等。而在广东潮汕地区一般将其称之为“厝角头” ,由于深受当地海洋文化的影响,加上传统宗族观念和封建礼制的根深蒂固,五行山墙也成为了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象征之一。除了广东潮汕地区,在闽南和台湾地区等地也有将民居山墙与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均有五行山墙之说,但具体山墙形态和说法有所不同。

所谓五行山墙,就是结合中国阴阳五行学说中的五行山脉概念,把民居山墙按照“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形式加以命名为,如“金星圆而足阔”、“木星圆而身直”、“水星平而生浪”、“火星尖而足阔”、“土星平而体秀”。(图2-1)此外,根据五种最基本的形式结合个体需求,还会衍生出其他混合形式,如“大幅水星”、“水带金星”等。

图片

图片

金星圆而足阔


图片

木星圆而身直

 

图片

水星平而生浪

图片

火星尖而足阔

图片

土星平而体秀


图片

大幅水星


图片

水带金星

图2-3 五行山墙(资料来源:网络)

2.3潮汕民居五行山墙

潮汕古村作为广东三大民系古村之一,文化底蕴丰富,建筑文化特点明显。通过对潮汕地区古村落的民居山墙的调研,总结起五行山墙的总体分布特征。2012年广东省文联与省民协开展了“广东省古村落”普查与认定工作,统计了三批广东省古村落共205个,根据广东省古村落汇总表的统计数据,其中潮汕地区占了25个(汕头9个,潮州7个,揭阳9个)。下面以揭阳、潮州和汕头三市入选广东省古村落中的几个代表性古村落民居为例,对五行山墙在潮汕地区的分布现象进行总结(见表2-1)。

表2—1 五行山墙在潮汕代表性古村落分布情况

序号

城市

所在县、镇、行政村

村落名称

山墙形式

1

汕头市

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

前美村

金、木星为主

澄海区莲下镇程洋冈村

程洋冈村

金星为主,祠堂

采用火星

金平区鮀江街道

鮀东村

金星为主

濠江区马滘街道凤岗社区

凤岗村

金、木星为主

2

潮州市

潮安县龙湖镇市头村、凤尾村

龙湖寨

木星为主

潮安县古巷镇象埔寨

象埔寨

金、木星为主,

祠堂采用火星

潮安县浮洋镇高义村

高义村

木星为主

3

揭阳市

普宁市燎原镇泥沟村

泥沟村

金星为主,少数

为土星

榕城区仙桥办事处美西村

田东村

金星、木星为主

经济开发试验区渔湖镇长美村

长美村

木星为主,少数

为土星

通过表中总结得出,不同山墙形式在潮汕古村落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其中大多数古村落民居的山墙均以金、木为主,少数有土式山墙,如揭阳普宁燎原镇的泥沟村和渔湖镇的长美村;水式山墙基本极少分布,如普宁流沙东埔村有水星山墙。对于潮汕民居来说火式山墙基本不采用,只有在祠堂、庙宇的明间才采用火式山墙。

图片

图2-4 火星山墙一般用在祠堂、庙宇


图片

  2-5 汕头澄海隆都镇前美村:建筑山墙以金星、木星为主


图片

图2-6 汕头濠江区凤岗村:建筑山墙以金星、木星为主

3. 潮汕民居五行山墙的风水学说

民居山墙与五行学说相结和是潮汕地区风水学说的一大特征,从目前研究成果看主要有一下集中不同说法:

其一是根据住宅周边山形之说,仿效“龙法”、“砂法”的山峦形象模式[2]。比如民居周围的山形为火形,则民居山墙一般采用水式,取五行相生相克之意。

其二是与民居所在的方位、朝向相关,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北为水,南为火,因“水克火”,对水而言,火被“克出”属吉,正身使用火形及水形山墙。坐东朝西的建筑,东为木,西为金,因“金克木”,对金而言,木被“克出”,属吉,正身使用木形与金形山墙……[3]

其三是与民居屋主的生辰八字相关,户主五行缺什么,其住宅就采用什么式样的风火山墙,如主人五行缺木就会选择做木式山墙,缺火就做火式山墙等[4]

上述三种说法对潮汕山墙的五行学说的解释都有其一定道理,但也有不足之处。例如第一种山形之说主要针对的是山脉形状,在同一村落,所处周围山体环境基本相同,但民居山墙形式却往往各有不同,从这一角度来说,山形之说与民居山墙形式并无必然联系。对于第二种说法,与方位、朝向相关之说分为坐北朝南与坐东朝西,由这一理论得出的是南北朝向的对应水形和火形山墙,东西朝向的对应金形和木形山墙,但在潮汕地区民宅基本不采用火形山墙,而且对于东西朝向的民居建筑也有采用其他如土形山墙之类的形式,由此可见方位、朝向一说也不太合理。第三种关于山墙形式对应屋主五行的说法,在潮汕传统村落中,也有同一村落存往往采用同一山墙形式的现象,若按屋主五行之说,屋主五行缺什么就采用什么山墙形式,应该形成多种山墙形式,可见民居山墙与屋主五行相关联的解释未必合理。

可见,建筑的山墙之多种形式,更多的是为了建筑自身的美观。另外,建造的工匠在技艺的传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几种范式,而且逐步演变成一种风格,在实际操作中也得心应手,和五行并无多大关系【4】

4. 与闽南民居山墙形式的比较

4.1闽南民居五行山墙概述

潮汕地区与闽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近,从族群来源来说又基本是中原汉族迁徙和本地居民融合而形成的,两地的宗教文化、海洋文化极为相似。潮汕地区的许多先民是宋元时期开始从福建闽南地区陆续迁徙去的, 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俗话说,地有闽广之分,俗无漳潮之异。意思是说,福建的漳州跟广东的潮州虽然分属两省,但风俗方面却是没什么差异的。长期以来人文和地理环境影响着建筑形态,因此两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相似性。

闽南民居建筑以传统闽南红砖民居的特点最为显著,红砖作为闽南地区本土的人工材料,体现了闽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天然石材、天然木材和牡蛎、珊瑚礁等生态材料也是闽南地区常用的建筑材料;在民居装饰方面,以屋脊翘角的特点最明显,在闽南民居中称之为“燕尾脊”,意即如燕子尾巴划破天空一样,也成为了闽南地区民居地域性装饰的代表之一[5]

同潮汕民居山墙一样,闽南民居山墙也受中国传统五行风水学说影响,闽南地区处于中原南方,南方在五行里属火,图腾是朱雀[6],因此鸟成为了闽南地区的图腾象征。闽南建筑强调屋脊及屋面的曲线,而屋脊又分为燕尾脊与马背两类型。燕尾脊是弯曲两端上翘如燕尾般的屋脊,多用于庙宇及官宅;马背则是两端不翘起,形成拱起如马背的山墙,一般用于民宅,而马背山墙又分为五种形状,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

图片

    图4-1 闽南南安蔡氏古民居(资料来源:闽南网)

 

图片 图4-2 闽南民居燕尾脊:(资料来源:网络)

 

4.2 潮汕与闽南民居五行山墙的比较

一个面潮汕与闽南两地比邻,文化关系非常特殊。潮汕与闽南文化同根、同源、同系。因此,潮汕和闽南两地文化具有很多相同之处,包括很重视建筑风水。但同时,由于潮汕与闽南所处于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条件的影响而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民居地方风格,下面就两地民居五行山墙进行比较(表4-1):

表4—1 潮汕与闽南民居五行山墙比较

内容

潮汕民居

闽南民居

结论

山墙形式

金木水火土五种形式

燕尾脊

闽南民居山墙形式更加多样,但潮汕民居山墙的五行说法更加突出。

马背(金木水火土五种形式)

山墙造型

山墙外形相对封闭、朴拙。白墙灰瓦,屋顶相对平直。

棕褐色屋顶、白色山花、朱红山墙和绿色的琉璃花饰或者是红砖墙加红瓦为主调,色彩艳丽。屋面和屋脊形成双曲线,造型丰富。

闽南民居比潮汕的山墙造型更加多样。

建筑色彩

主色为灰白,色彩相对单一。

主色为砖红,色彩相对丰富。

闽南民居比潮汕的建筑色彩更加丰富。

建筑材料

多以黄土混合贝灰的夯土墙,贝灰外墙。或贝灰黄土砖、毛石、碎砖砌筑,贝灰外墙。

建筑基础主要以条石构筑,例如有白石或青石;墙体一般用红砖或青砖。

闽南民居比潮汕在墙基要明显突出一些,石材、红砖、青砖用的多一些。

建筑装饰

潮汕用嵌瓷偏多,特别是祠堂、庙宇火星山墙常用嵌瓷装饰,精美华丽。

闽南山墙用砖雕砖花的比例偏多,彩画、灰塑、灰塑嵌花式等装饰。

都注重山墙的装饰,艺术水平高。因各种采用的材质有所不同,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5. 一点思考  

风水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和科学地看待风水,片面地神秘化或摒弃风水,并非是一种科学的态度。风水学说在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环境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需要不断研究和客观评价。

对于潮汕地区来说,地域性的风水学说已然成为当地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对于民居山墙形式对应五行一说,其根源虽仍不得而知,且关于此说法的几种解释虽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将民居山墙与阴阳五行联系在一起,是潮汕地区的一种风水文化体现,对潮汕地区传统建筑产生的深远影响。当然其中也会掺杂一些迷信,需要去除糟粕。我们应该更倾向于将风水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和利用,继承和发扬其中具有科学性的部分,这也是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体现。

另外目前关于潮汕民居五行山墙的研究,对以下现象并未给予令人信服的解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为什么在潮汕民宅山墙中,一般只采用金、木、水、土四种星型,而火式基本上只采用于宗祠、庙宇山墙?虽说有“香火兴旺”之意,但在闽南民居却广泛采用火式山墙(燕尾脊)。

(2)为什么大部分潮汕民居以金、木星山墙为主,少数有土星山墙,而水星山墙很少,是什么原因呢?

(3)达濠、潮阳、惠来、汕尾等靠海地区,民居多采用红瓦屋顶,水星山墙也比较多,而潮州、揭阳等大陆地区则多为灰瓦屋顶,水星山墙很少。有种说法说是因为海洋、大陆两种不同的文化所影响,但为什么同属于大陆文化的梅州客家民居也有好多水星山墙呢?是不是和古代潮汕先民从福建迁徙的不同时间有关呢,也是值得深入研究。

总之,潮汕民居厝角头已是潮汕建筑文化的重要特征,它是家乡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家乡那一排排造型各异厝角头,盛满了岁月,载满了乡愁。风风雨雨,静寞无声。每当游子归来,看到那一个个熟悉的厝角头时,就知道,家,不远了。 

 图片

 

参考文献

[1] 郑松辉.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J].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2] 陈榕滨,陈晓云.风水文化对潮汕民居的影响[J].华中建筑,2005.

[3] 汪晓东.山墙与五行象征的质疑[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4] 陆元鼎,杨谷生.中国民居建筑:中卷[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511.

[5] 林从华.缘与源:.闽台传统建筑与历史渊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