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不再是城市秩序的首要元素,城市秩序逐渐地由薄薄的水平植物(景观)平面所界定,景观成为首要元素。
by Rem Koolhaas
在设计“被留白的空间”(space in between),也面对着天空下更广阔的整片土地。在景观设计中,经济和自然都是重要元素,但更需要重视的是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景观设计的对象是民主的、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的场所,场所的媒介属性是我们的关注重点。
by James Corner
1. 景观都市主义产生的背景
20世纪中叶,在一些欧美国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行业开始转化更新,促进了新的土地利用方式,产生新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其休闲需求意识也随之加强。但是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己经不能带来以往平静、舒适的休闲感受,人们渴望随处可见的公共休闲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搬离城市中心区,选择居住在“边缘城市”。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但是也引发了一系列如土地浪费、汽车尾气污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的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分散模式使得城市空间特征逐渐消失,事物之间失去了联系, 因此人类转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重塑自然生态、重新打造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景观逐渐替代建筑,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过程中刺激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成为重新组织城市发展空间的最重要手段。
2. 景观都市主义的概念
图1 Charles Waldheim
在1997年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的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教授 ( Charles Waldheim) (图1)于提出“景观都市主义”一词。其在《参考宣言》( A Reference Manifesto) 一文中对“景观都市主义”给出如下定义:“景观都市主义描述了当代城市化进程中一种对现有秩序重新整合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景观取代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最基本要素。在很多时候,景观已变成了当代城市尤其是北美城市复兴的透视窗口和城市重建的重要媒介。” 21 世纪之后,景观都市主义迅速发展,主要包括以查尔斯·瓦尔德海姆和詹姆斯·科纳 ( James Corner) 为代表的生态学派和以莫森·莫斯 塔法维教授( Mohsen Mostafavi) 领衔的英国AA建筑学院为代表的结构学派。
3. 景观都市主义的内涵
(1)景观介入城市结构:景观是决定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要素,正如查尔斯·瓦尔德海姆认为:首先,以景观作为视角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述当今城市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更好地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其次,景观作为载体介入城市的结构,成为重新组织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
(2)自然过程作为设计形式:充分尊重场地的自然演变过程,从其自然过程获得设计灵感与设计形式语言,即设计结合自然。反之,设计的结果也应有助于场地的自然过程的保持,即设计为自然环境增辉。(代表案例:哈格里夫斯(George Hargreaves)设计的哥德鲁普河公园(图2))
(3)景观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有别于传统城市的灰色基础设施,未来将强调绿色空间网络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个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由各种开敞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该系统可为野生动物迁徙和生态过程提供起点和终点,系统自身可以自然地管理暴雨,减少洪水的危害,保护城市景观生态安全,节约城市管理成本等。包括低冲击开发、海绵城市、水敏设计等。
图2 哈格里夫斯设计的哥德鲁普河公园
图3 James Corner
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大师James Corner (图3)则认为景观都市主义包括4方面内容: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水平表面的产物、想象力和操作方法。
3.1 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强调的是景观都市主义作为一种和景观有关的都市化研究模型,具备景观由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在时空维度所体现出来的季节性,同时也体现出了当下城市发展中流动性、过程性的特征。因此,景观都市主义的关注点由静止的、直接的城市形象转向与时间有关的、多事物集合形成的动态发展过程。
3.2 水平表面的产物
“水平表面的产物”在此特指景观基础设施,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的区别,提出绿色基础设施具备解决城市和生态问题的工具性特征以及引导城市发展的策略性特征。
3.3 想象力
“想象力”指的是景观的文化意象和空间环境的塑造能力,景观用途不仅仅体现在单一的审美,而是体现景观作为文化载体的属性。
3.4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指的是景观设计需要恰当的表达和操作的方法,属于技术层面的内容。
4. 景观都市主义的代表性实践
图4 景观都市主义主要作品时间轴
普遍认为,法国拉·维莱特公园(图5)设计竞赛是最早蕴含景观都市主义思想的案例,它揭示了景观具备塑造城市的潜力。伯纳德·屈米的获胜作品着重思考了关于城市内容的合理性,以分层的形式来表示不同的设计要素,整个设计是 弹性的、战略性的 ,表现在 随着时间变化的景观是安排城市活动和反映社会变化的最好方式 ,开辟了一条 城市公园建设的新道路 。
北美地区也有不少代表性的实践。广为人知的詹姆斯·科纳的Field Operations 事务所设计的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图6),成功地将城市废弃铁轨转变成为富有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城市公共空间。其他作品还包括当斯维尔公园、纽约弗莱士科尔垃圾填埋场公园(图7)等,充分表达了对于工业城市废弃地的再利用。
同时,由于景观都市主义的适用性,欧洲也涌现出一些蕴含景观都市主义思想和理念的突出设计实践。荷兰设计师阿德里安·高伊策及其带领的西八景观设计事务所是典型代表。该事务所将景观视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基底,已经完成了不同尺度上的多个工程项目。他们设计的作品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的景观规划、贝壳项目、鹿特丹剧场广场等。
总之,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实践领域包括城市废弃地更新改造、城市滨河景观规划、城市中心区的复兴、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等。
图5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
图6 美国高线公园
图7 纽约弗莱士科尔垃圾填埋场公园
近年来,随着景观都市主义在亚洲的传播,中国也相继出现一些代表性实践。例如,2008年深圳龙岗的 “厚土”项目通过生态手段将位于城市中心区但已经被当成排污管道的龙岗河恢复再生,促进了河道及周边地区的复兴和发展。其后的2010年,詹姆斯·科纳的事务所赢得深圳前海城市设计国际竞赛第1名。方案(图8)针对基地尺度大、基础设施密集和水质不佳这3大挑战,利用并拓宽现状流经基地的河流和排水渠,引进五条线性滨水走廊,将大尺度的基地划分为一系列易于管理且特色鲜明的都市亚区(sub-district),将周边的城市地区与海岸区域连接起来,这些实践都标志着景观都市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前海水城规划总平面图
前海水城效果图
图8 深圳前海水城概念规划方案
5. 结语
景观都市主义体现了一种跨学科的思考和合作关系,它不光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也蕴涵着新的规划方法论,将对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当然,目前该理论应该说还不是很成熟,大家对其理解也不够深刻,今后仍需要结合我国城市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能更好地应用于规划建设实践中。
参考资料:
1.从景观都市主义到生态都市主义
2.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3.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与手法初探
4.前海水城规划汇报书
(文字内容据以上资料整理编辑,图片来源于网络)